妙笔智库 首页

在市2025年政银企对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5-09-10 09:31:29 妙笔智库

  同志们:

在市2025年政银企对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2025年政银企对接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贯彻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前期政银企合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推动三方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深化合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刚才,市金融办通报了今年以来政银企对接工作进展,XX银行、XX企业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启发。下面,我结合当前工作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回望协作路:202x年以来政银企对接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202x年至今,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融资需求多元化的复杂局面,全市上下坚持“引导、市场主导、精准匹配”原则,以政银企对接为抓手,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提升。三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对接活动87场,促成银企签约项目426个,授信总额达1235亿元,实际放款98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从58%提升至7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年均增速达21%,为全市GDP连续三年保持6.5%以上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政银企三方协同发力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政策搭台强支撑,破解“融资难”迈出关键步

  针对企业反映集中的“政策落地慢”“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着力构建“1+N”政策保障体系:“1”即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合作的实施意 ……略…… 队,为重点企业、产业园区提供“一对一”融资规划、财务优化等服务,累计提出专业建议2300余条,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5个百分点。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全市各级各部门担当作为的结果,是各金融机构主动服务的结果,更是广大企业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把准坐标系:当前政银企对接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政银企对接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主要体现在“三个不匹配”:

  (一)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供给结构不匹配

  从需求端看,随着我市“3+2”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速构建,企业对中长期、低利率、定制化融资的需求大幅增长,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普遍存在轻资产、缺抵押、研发周期长等特点,传统信贷产品难以满足需求。从供给端看,银行机构风险偏好仍偏向传统行业,对新兴产业的评估模型滞后,2025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占比仅为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仅28%,抵押依赖度依然较高。

  (二)政策落地效率与市场预期存在不匹配

  尽管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但部分政策在“最后一公里”落实不够到位。例如,风险补偿资金池撬动作用尚未充分释放,目前池内资金仅使用35%,部分银行因担心代偿压力,对纳入“白名单”的企业仍要求额外担保;贷款贴息政策申报流程繁琐,企业需提交10余项证明材料,平均办理周期达20个工作日,影响了政策获得感。,部分金融机构对政策理解存在偏差,存在“一刀切”惜贷、“打擦边球”抽贷等现象,个别企业反映“政策文件看得懂,但申请时卡脖子”。

  (三)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风险防控不匹配

  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仍有壁垒,税务、社保、水电等数据虽已接入平台,但部分部门数据更新不及时,部分中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导致信用评级准确性不高。同时,金融风险防控压力增大,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偿债能力下降,2025年上半年,全市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不良率高出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进一步收紧,可能形成“企业难融资—银行难放贷”的恶性循环。

  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政银企对接不是简单的“拉郎配”,而是通过机制创新、流程再造,实现三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面对当前复杂形势,更需要我们以改革思维破题,以务实举措解题,推动政银企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三、走稳新征程:2025年下半年政银企对接的重点任务

  2025年是全面贯彻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十四五”规划收官、向“十五五”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全银企对接工作要紧扣“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主线,重点抓好“四个强化”:

  (一)强化需求对接,推动“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精准匹配

  建立“重点企业融资需求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由市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等部门联合梳理,每季度更新一次,重点涵盖先进制造业、绿色转型、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项目和企业。针对清单内企业,分类组织“专场对接会”:对龙头企业,开展“一对一”深度洽谈,提供“融资+融智”综合方案;对中小微企业,通过“线上平台+线下路演”模式,提高对接效率。今年10月底前,要完成全年500家重点企业需求摸排,确保有融资意愿的企业对接率100%。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下沉服务”,在产业园区、专业市场设立“金融服务站”,配备专职客户经理,每月至少开展2次现场咨询活动,真正把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二)强化产品创新,破解“轻资产、缺抵押”融资瓶颈

  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首贷”“信用贷”“知识产权质押贷”等特色产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单列信贷计划、降低担保门槛。例如,针对科技型企业,推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贷款贴息”组合模式,根据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给予差异化授信;针对农业企业,依托农村承包地经营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等抵押,探索“农业设施+预期收益”综合评估体系,扩大抵押品范围。同时,推动保险机构创新“保险+期货”“天气指数保险”等产品,为农业、制造业企业提供风险对冲工具,降低因市场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的还款压力。今年内,各银行机构要推出至少2款针对新兴产业的专属信贷产品,保险机构要新增3个以上特色农险品种。

  (三)强化政策协同,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一方面,简化政策兑现流程,将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政策纳入“免申即享”清单,通过大数据比对自动匹配符合条件的企业,实现“政策上门、资金直达”;另一方面,建立政策效果评估机制,每季度由市金融办牵头,组织企业、银行、第三方机构对政策落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