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全面贯彻的精神、深入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我们召开2025年全市教育大会,意义重大而深远。教育是国之大计、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过去一年,全市教育系统以为指导,攻坚克难、守正创新,在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覆盖率突破85%,义务教育“双减”政策落地生根,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圆满收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迈向纵深,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实现新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也为我们迈向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更高期待、面对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的全新挑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教育发展仍存在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素质教育推进力度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短板。此次会议,就是要动员 ……略…… 新的策源地,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我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培育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无论是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还是加快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我们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城市现代化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聚焦重点任务,奋力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新时代赋予教育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教育新作为。我们要紧扣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以务实举措提升教育质效。
(一)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夯实人才培养根基。一是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工程,加大农村学校、偏远地区学校建设投入,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完善学前教育普惠性保障机制,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进选课走班、生涯规划教育,构建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格局。二是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对接我市“5G+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需求,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建设一批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探索“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支持职业院校与普通高校开展联合培养,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三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驻市高校优化学科布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深化高校科研_改革,鼓励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实施高校“强师工程”,引进和培育一批学术领军人才,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一是落实“双减”政策,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持续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坚决防止隐形变异违规培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二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机制。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美育特色学校。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破除“唯分数”倾向。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贡献为标准的多元评价机制。推进中考、高考综合改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学校、教师、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发展基石。一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分层分类开展全员培训,重点加强乡村教师、青年教师培养。推进“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坊”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引导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二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完善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教师跨区域、跨校交流轮岗。加大乡村教师支持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建立紧缺学科教师补充机制,缓解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学科师资不足问题。三是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