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上关于加快构建生态文旅发展大格局的研讨发言

2025-09-10 09:31:24 妙笔智库

  目录/提纲:……

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上关于加快构建生态文旅发展大格局的研讨发言

  一、深化思想认知,在学用结合中把准生态文旅发展方向

  (一)深学政策文件,把握核心要义明方向

  (二)吃透县情实际,找准短板弱项补漏洞

  (三)对标先进地区,借鉴经验做法拓思路

  (四)校准目标定位,锚定“生态文旅强县”总抓手

  二、聚焦关键环节,在系统推进中厚植生态文旅发展优势

  (一)系统整合资源,破解“散而不精”困局

  (二)升级产品供给,改变“有景无品”现状

  一是做深“生态+”文章

  二是做活“文化+”文章

  三是做优“乡村+”文章

  (三)打造特色品牌,扭转“有名无誉”局面

  (四)拓展客源市场,解决“有产无销”瓶颈

  一是深耕“周边市场”

  二是开拓“远程市场”

  三是激活“本地市场”

  三、强化责任担当,在协同攻坚中凝聚生态文旅发展合力

  (一)健全工作机制,解决“推诿扯皮”问题

  (二)强化要素保障,破解“钱从哪来、人从哪找”难题

  (三)注重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氛围

  (四)严格督导考核,确保“干在实处、取得实效”

  ……

  在县委理论学中心组集体学会议上关于加快构建生态文旅发展大格局的研讨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结合近期理论学中心组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专题学,以及对我县生态文旅资源现状的调研思考,我围绕“加快构建生态文旅发展大格局”这一主题,谈三点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深化思想认知,在学用结合中把准生态文旅发展方向

  _指出,“生态是资源和财富,是我们的宝藏”。近年来,我县依托良好的生态本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6%,拥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境内有千年古刹XXsi、明清古驿道等文化遗产127处),生态文旅产业从“边缘产业”逐步向“支柱产业”迈进——202x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1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4%、28.7%。但对照“构建大格局”的要求,仍存在资源整合不够、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从思想根源上破题,以理论清醒确保行动自觉。

  (一)深学政策文件,把握核心要义明方向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将_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作为县委理论学中心组必学内容,今年已开展专题学6次,邀请省文旅厅专家、校教授作辅导报告3场。特别是结合《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

  ……略…… 

  (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确保旅游开发强度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60%),以“文化赋能”为内核(深度挖掘“山水文化、古道文化、农耕文化”三大IP),以“全域联动”为路径(推动景区、乡村、产业园区、城市社区“四区融合”),最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二、聚焦关键环节,在系统推进中厚植生态文旅发展优势

  生态文旅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抓住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推动从“单点突破”向“整体跃升”转变。当前,要重点抓好“资源整合、产品升级、品牌打造、市场拓展”四大工程。

  (一)系统整合资源,破解“散而不精”困局

  针对资源分布分散、联动不足的问题,我们建立“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参与”的资源整合机制。一方面,编制《全县生态文旅资源名录》,将127处文化遗址、23个A级景区、56个特色村落、8个农业产业园区等资源全部纳入“一张图”管理,明确各资源点的功能定位(如XX古镇定位为“古驿道文化体验区”,XX村定位为“生态农耕研学基地”);另一方面,成立“生态文旅融合发展联盟”,由县文旅局牵头,吸纳景区运营企业、民宿协会、非遗传承人、农业合作社等32家单位参与,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定资源共享规则(如景区门票与乡村民宿联动打折、农业采摘园与研学基地联合开发课程),推动资源“物理叠加”向“化学融合”转变。目前,已促成XX国家森林公园与XX古村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森林徒步+古村夜游”精品线路,预计年新增游客5万人次。

  (二)升级产品供给,改变“有景无品”现状

  坚持“以游客为中心”,推动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度假型”转型。一是做深“生态+”文章。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开发“森林康养、湿地观鸟、星空露营”等特色业态:在XX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负氧离子体验馆,推出“森林瑜伽”“植物拓印”等体验项目;在XX湿地公园设置观鸟塔、科普长廊,联合科研机构开发“湿地生态研学课程”,目前已与3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二是做活“文化+”文章。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内涵,打造“可触摸、可参与、可传播”的文化体验产品:对省级非遗“龙舞”进行创新编排,推出“夜间龙舞实景演出”,今年“五一”期间上演10场,场场爆满;在XX古镇修复古码头、古戏台,引入传统手工艺人开设“竹编工坊”“陶艺体验馆”,让游客“动手做、亲身悟”。三是做优“乡村+”文章。结合乡村振兴,培育“生态民宿、田园采摘、农耕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XX民宿集群”,统一设计“山水人家”品牌标识,配套提供“农家早餐、土货市集、农事体验”等服务,目前已有21家民宿投入运营,户均年增收8万元。

  (三)打造特色品牌,扭转“有名无誉”局面

  品牌是生态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坚持“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着力打造“山水XX·诗画家园”区域公共品牌。一方面,强化品牌营销。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广:线上利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XX生态文旅打卡季”活动,邀请旅游博主、本地达人拍摄短视频(已发布作品200余条,总播放量超500万次);线下举办“XX生态文化旅游节”,设置“非遗展演、美食品鉴、摄影大赛”等板块,去年首届旅游节吸引游客35万人次,签约文旅项目12个,总投资达18亿元。另一方面,注重品牌保护。制定《“山水XX·诗画家园”品牌使用管理办法》,明确品牌授权标准、使用规范和监督机制,防止品牌滥用;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开展“不合理低价游”“虚假宣传”专项整治行动,今年上半年受理旅游投诉同比下降40%,游客满意度提升至92%。

  (四)拓展客源市场,解决“有产无销”瓶颈

  针对客源主要依赖周边城市的现状,我们坚持“主客共享、近远结合”,多渠道开拓市场。一是深耕“周边市场”。针对省内及邻省城市(如南昌、长沙、福州),推出“周末游”“短途游”套餐(如“XX两日游”含门票、住宿、餐饮,总价398元),与旅行社合作开通“生态文旅直通车”,目前已开通线路8条,每周发车20班次。二是开拓“远程市场”。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通过举办“XX生态文旅推介会”“重点客源地文旅交流会”等方式,吸引高端游客;与携程、飞猪等平台合作,上线“XX生态文旅专区”,推出“高铁+酒店”“机票+景区”等联票产品,今年1-7月,远程游客占比从15%提升至28%。三是激活“本地市场”。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已发放1000万元,拉动消费1.2亿元)、举办“市民旅游节”等方式,引导本地居民“游在XX、乐在XX”,既提升游客总量,又增强居民对文旅产业的认同感。

  三、强化责任担当,在协同攻坚中凝聚生态文旅发展合力

  生态文旅大格局的构建,涉及部门多、覆盖领域广,必须强化系统思维,压实各方责任,形成“全县一盘棋”的工作合力。

  (一)健全工作机制,解决 ……

预览结束,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