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成效,解读新印发的《X市市级关于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各区县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市直预算部门(单位)分管领导、财政系统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部分第三方机构代表。刚才,X区财政局、X预算单位、X第三方机构等作了汇报发言,结合实际分享了工作经验与建议,讲得都很到位,我都赞同,希望大家相互学、抓好落实。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预算绩效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财政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预算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其绩效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治理效能。从全国层面看,财政部近年来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要 ……略…… 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第三方机构参与流程,明确了委托主体与管理对象分离原则,从制度层面筑牢了洁防线。这说明,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不仅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促进部门依法履职、洁用权,树立良好形象。
二、正视问题短板,精准剖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存不足
(一)预算绩效理念尚未全面树立
尽管我市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多年,但部分部门和单位仍存在“重预算申报、轻绩效管理”的思想。据统计,202x年市级预算单位中,主动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的仅占35%,部分单位将绩效目标设定视为“走过场”,目标内容空洞、缺乏量化指标,无法有效指导项目实施和评价。例如,某文化项目申报时设定“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目标,但未明确具体衡量标准,导致项目结束后无法准确评估效益,资金使用效果大打折扣。,一些基层干部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财政部门主导、其他部门配合”的错误观念,尚未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格局。
(二)第三方机构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第三方机构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力量,在我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机构资质参差不齐。目前全市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第三方机构达80余家,部分机构专业人员不足、技术能力有限,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数据采集不规范、分析方法单一等问题。例如,在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评价中,一家机构因未准确核算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导致评价结果失真。另一方面,监管机制不健全。原《暂行办法》对第三方机构的责任界定、违规处罚等规定不够明确,存在“重委托、轻监管”现象。202x年,因评价质量不达标被通报的机构仅有3家,惩戒力度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约束。
(三)绩效结果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绩效结果应用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但目前我市在这方面仍存在短板。从数据来看,202x年市级项目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率仅为65%,部分单位对评价结果重视不够,整改落实不到位。例如,某环保项目绩效评价指出“污染物处理设备利用率低”问题后,责任单位仅作书面说明,未采取实际整改措施,导致同类问题在后续项目中出现。,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挂钩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低效、无效项目仍继续获得资金支持,未能真正实现“以绩效定预算”,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三、强化工作举措,全力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
(一)加强宣传培训,树牢预算绩效理念
一是开展全方位宣传。通过官网、财政公众号、专题会议等渠道,广泛宣传预算绩效管理政策法规和典型案例,营造“讲绩效、用绩效、比绩效”的良好氛围。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发放至各预算单位和基层部门,提高社会公众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知度。二是实施分层分类培训。针对预算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和基层干部,制定差异化培训方案。邀请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开展专题讲座,重点讲解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评价方法等内容,计划2025年培训人数不少于20xx人次。同时,组织优秀单位分享经验,通过“以干代训”“现场教学”等方式,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实操水平。
(二)严格规范管理,提升第三方机构服务质量
一是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制定第三方机构参与预算绩效管理资质标准,明确专业人员数量、业绩要求等条件,建立机构名录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对资质不符、服务质量差的机构,坚决清出名录库,2025年6月底前完成首轮名录库清理工作。二是加强过程监管。依据新《暂行办法》,建立“委托前审核、委托中监督、委托后评价”的全流程监管体系。要求第三方机构在项目实施前提交工作方案,财政部门联合行业协会对方案进行审核;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现场检查,重点核查数据真实性和评价公正性;项目结束后组织专家对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分,评分结果作为后续委托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责任追究。明确第三方机构在绩效评价中的法律责任,对弄虚作假、出具虚假报告的机构,依法依规给予罚款、暂停业务等处罚,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深化结果应用,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约束力
一是建立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办法》,明确将绩效评价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对评价结果为“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