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应急处置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总结推广X市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经验,分析当前我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应急处置能力提升工作,切实保障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各县(区)分管负责同志、应急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市住建局、发改委、工信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还有重点企业代表。刚才,X区应急管理局就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工作作了汇报发言,内容具体、措施到位,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借鉴,狠抓工作落实。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应急处置的重要意义
(一)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应急处置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必然要求
有限空间作为通风不良、易积聚有毒_气体的特殊场所,一直是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领域。从全国来看,近年来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年均发生起,造成人死亡,占工矿商贸事故总量的X%,其中因盲目施救导致的伤亡占比高达X%。我市作为地区重要的工业和建设集中区,据统计,全市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达家,涵盖工程、化工、冶金、建材等多个领域,各类有限空间场所超过万个。202x年,我市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起,造成人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 ……略…… 二、总结演练经验,准确把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的实践路径
(一)坚持预防为主,夯实应急处置基础工作
区应急演练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充分的事前准备。该区域在演练前对个有限空间场所进行了风险评估,绘制了“一空间一图一表”,明确了危险_因素、应急处置措施和救援路线。这种“关口前移、源头防控”的做法值得全市推广:一是要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普查,建立“一企一档”,摸清底数、辨识风险,2025年底前,全市所有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必须完成风险评估并报应急管理部门备案;二是要加强作业人员培训,重点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五条规定”“应急救援七不准”等知识培训,202x年全市计划培训作业人员万人次,确保100%持证上岗;三是要完善应急装备配备,要求企业按标准配备气体检测仪、通风设备、救援三脚架等专业器材,区已为重点企业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台,正压式呼吸器套,有效提升了现场应急能力。市应急管理局要牵头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装备配备标准》,2025年前完成全市X家重点企业的装备达标验收。
(二)坚持科学施救,规范应急处置流程
演练中,区应急救援队伍严格遵循“报警—研判—启动预案—现场处置—医疗救护—善后处理”的流程,特别是在救援过程中避免了“盲目下井、徒手施救”等错误做法,采用机械通风、绳索牵引等科学方式,将救援时间缩短至行业平均水平的%。这启示我们,必须建立标准化应急处置流程:一是要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结合不同有限空间的风险特点,制定“一案一演练”计划,确保预案可操作、能见效;二是要建立分级响应机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启动不同级别应急响应,避免响应不足或过度响应;三是要强化救援队伍建设,依托消防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机构和大型企业,组建X支市级有限空间专业救援队伍,配备无人机、生命探测仪等先进设备,2025年前实现各县(区)专业救援队伍全覆盖。X市已与中铁十五局等央企合作,建立了区域化应急救援联盟,这种“政企联动、资源共享”的模式应在全市推广。
(三)坚持协同联动,凝聚应急处置合力
区演练整合了住建、应急、消防、卫健等个部门和武夷新区产控集团等家企业的力量,形成了“统一指挥、部门协同、军地联动、社会参与”的应急格局。从全市来看,我们要重点构建三类协同机制:一是建立跨部门应急联动机制,由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定期组织住建、工信、消防、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会商,完善信息共享、资源调配机制;二是搭建区域应急协作平台,以区、县为试点,建立相邻县(区)应急救援资源共享清单,实现救援队伍、装备、物资的跨区域调度;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专业救援机构、行业协会、保险企业等参与应急处置,探索“保险+服务”模式,通过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推动企业提升应急能力。目前,全市已有家保险机构开展安全生产责任险业务,为家企业提供了风险保障亿元,下一步要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2026年实现高危行业企业全覆盖。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水平
(一)加快推进应急处置能力建设重点工程
1.应急救援基地建设方面。投资亿元建设市级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救援实训基地,包含模拟作业区、实训考核区、装备展示区等功能区域,2025年底前投入使用,年培训能力达万人次。X县、X区要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分别建设区域性实训分基地,形成“1+N”实训网络。
2.智慧应急平台建设方面。整合全市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监测数据,接入市智慧应急平台,实现气体浓度、作业人员位置等信息实时监控。202x年完成家重点企业的物联网设备安装,2025年实现全覆盖。平台将具备风险预警、应急调度、资源管理等功能,预计年均减少事故起。
3.专业队伍建设方面。按照“一县一队”标准,各县(区)202x年至少组建1支人以上的专业救援队伍,配备无人机、_气体检测仪等装备。市消防救援支队要成立有限空间救援特勤大队,加强与企业专职队的联训联演,每年开展跨区域演练不少于次。
(二)强化企业应急处置主体责任落实
1.应急预案管理。要求企业202x年6月底前完成应急预案修订,针对每个有限空间场所制定现场处置方案,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演练,并将演练记录报属地应急管理部门。X市应急管理局已开发“应急演练管理系统”,企业可在线填报演练信息,实现全过程监管。
2.安全投入保障。明确企业应急装备投入占安全生产投入的比例不低于X%,对未按标准配备装备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区对主动升级装备的企业给予%的财政补贴,这种激励政策要在全市推广,202x年市财政安排X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装备升级。
3.安全培训考核。实施“百万员工安全培训工程”,202x年完成X万名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轮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辨识、应急处置、装备使用等。建立“逢查必考”机制,检查时随机抽取作业人员进行现场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企业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依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