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县长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2025-04-24 08:06:42 妙笔智库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规范行政执法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对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具体安排,进一步提升我县涉企行政执法水平,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法治环境。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凝聚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动共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不仅仅是一项具体的执法工作要求,更是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规范执法是护"细胞"强肌体的关键

  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创造财富、吸纳就业、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只有企业健康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充满活力。当前,我县正处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成本上升等诸多压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就是要为企业营造一个稳定、公平、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让企业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于生产经营、创新发展。如果执法不规范,随意检查、重复执法、过度执法等问题频发,就会增加企业负担,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甚至可能损害企业的合法权益,影响企业的发展信心。因此,我们必须把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作为服务企业、支持企业的重要手段,像呵护自己的"细胞"一样呵护企业,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营商环境是县域经济的"生命线",规范执法是守"生命线"增活力的保障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兴业,还能促进本地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在营商环境的诸多要素中,行政执法环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规范、文明、高效的涉企行政执法,能够让 ……略…… 作更加高效便捷,为企业节省时间和成本。一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制定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频次,减少对企业的随意检查。对抽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执法透明度和公信力。二是优化执法流程。对涉企行政执法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提高执法效率。推行网上执法办案,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流转、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结果网上查询,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三是提高案件办理效率。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时限制度,明确各类案件的办理期限,对案件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监督,确保案件按时办结。对涉及企业重大利益的案件,要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快速处理,切实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让执法服务更"贴心",架起"连心桥"

  执法的本质是服务,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不仅要严格执法,更要注重执法服务,实现执法与服务的有机统一。我们要以优化执法服务为宗旨,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架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连心桥",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一是开展执法服务走访活动。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听取企业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政策解读和指导服务。建立企业问题反馈机制,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回复,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二是推行柔性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企业轻微违法违规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采取提醒、告诫、约谈等方式,引导企业自觉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给予企业一定的发展空间,支持企业创新发展。三是加强法律政策宣传。通过举办培训班、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企业宣传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合规经营能力。及时发布涉企行政执法信息,让企业了解执法动态和要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四)让执法监督更"有力",织密"防护网"

  加强执法监督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重要保障。当前,执法监督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监督渠道不畅通、监督力度不够大、监督效果不明显等。我们要以强化执法监督为手段,织密执法监督的"防护网",确保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加强内部监督。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开展执法案卷评查、执法质量考核等活动,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对执法过错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有错必纠、问责必严。二是强化外部监督。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设立专门的举报投诉电话、邮箱和信箱,及时受理企业和群众对涉企行政执法的举报投诉。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社会监督员等参与执法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推进执法公开。全面推行涉企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涉及企业重大利益的行政执法决定,要依法进行公示,保障企业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动措施

  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我们要围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一)以制度建设为"基石",夯实规范执法根基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我们要加强涉企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为规范执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一是制定执法事项清单。各执法部门要对涉企行政执法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执法事项清单,明确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对象、执法内容和执法方式等,向社会公布并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清单管理,让企业清楚知道执法部门的执法事项和权限,便于企业监督。二是完善执法程序规定。针对涉企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制定详细的执法程序规定,明确执法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执法程序合法、规范、透明。同时,要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实现执法过程可追溯。三是健全执法协作机制。加强各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协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形成执法合力。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执法事项,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提高执法效率。

  (二)以能力提升为"引擎",增强规范执法本领

  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执法的质量和效果。我们要加强执法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为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执法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增强执法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确保执法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加强法律法规培训。组织执法人员系统学习涉企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定期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培训和考试,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及时掌握新规定、新要求。三是开展执法业务练兵。通过开展执法技能竞赛、模拟执法演练、案例分析研讨等活动,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练兵,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办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鼓励执法人员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学习先进的执法经验和做法。

  (三)以方式创新为"动力",优化规范执法模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创新执法方式方法,不断优化执法模式,提高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推行"互联网+执法"。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涉企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建立涉企行政执法信息平台,整合执法数据资源,实现执法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推行网上执法申请、网上审批、网上监管等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执法服务。二是实施分类分级监管。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风险等级等因素,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信用良好、风险较低的企业,减少执法检查频次;对信用较差、风险较高的企业,增加执法检查频次,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开展执法效果评估。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执法工作的效果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