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隆重表彰全县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全体劳动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工运事业和劳动模范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从“铁人精神”到“工匠精神”,从“改革闯将”到“创新先锋”,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用汗水浇灌梦想,以实干铸就辉煌,在历史的丰碑上镌刻下永不褪色的奋斗印记。今天受到表彰的模范们,正是新时代劳动者的杰出代表,你们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值此佳节,让我们共同致敬劳动、礼赞模范,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风尚在全县蔚然成风!
一、回望奋斗路,在劳动创造中铸就发展丰碑
过去一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 ……略…… 答卷,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是文化工作者深耕基层,创作一批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群众生活的精品力作,村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是志愿者们活跃在扶贫帮困、生态环保、应急救援等一线,全县注册志愿者突破7万人,累计服务时长超90万小时,“红马甲”成为城市最温暖的底色。特别是在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广大党员干部、应急救援人员冲锋在前、不畏艰险,用生命守护生命,用担当践行使命,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二、致敬劳动者,在榜样引领中汲取奋进力量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今天受到表彰的24名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有的是扎根一线三十年的“老工匠”,有的是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新农人”,有的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发明家”,有的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守护者”。你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你们的精神可追可及,全县上下要以模范为镜,感悟榜样力量,激发奋斗豪情。
(一)学习他们“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在平凡岗位书写不凡人生。敬业是劳动者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全国劳模、铸造集团车工王某,三十年如一日坚守机床前,用放大镜般的专注打磨每一个零件,精度达到0.001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70,成为行业公认的“金手指”;省劳模、乡村教师段某,放弃城市工作机会,扎根偏远山区小学25年,翻山越岭家访万余次,用青春和热血点亮山区孩子的求学梦。他们用行动证明,职业无高低,只要心怀热爱、专注执着,就能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二)学习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在突破瓶颈中开辟发展新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劳模精神的鲜明特质。市劳模、环保科技公司工程师张某,带领团队攻克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关键技术,使产品能量密度提升30%,成本降低25%,助力企业跻身行业第一方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农业技术员向某,深耕盐碱地改良领域十余年,研发出“四维改良法”,让4万亩盐碱地变成“米粮仓”,粮食亩产从300公斤提升至500公斤。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突破。广大劳动者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未知,在技术革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中勇当先锋,让创新成为推动我县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
(三)学习他们“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在服务大局中彰显使命担当。奉献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劳模精神的本质内涵。省先进工作者、社区书记王某,把社区当成“家”,把居民当成“家人”,带领团队建成全县首个“15分钟便民服务圈”,居民幸福感测评连续三年居全县第一;县劳模、环卫工人胡某,20年如一日坚守环卫一线,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在平凡岗位上诠释了“城市美容师”的责任与担当。当前,我县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广大劳动者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在乡村振兴中挥洒汗水,在基层治理中主动作为,在生态保护中勇挑重担,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谱写奉献之歌。
三、奋进新征程,在实干担当中开创美好未来
2025年是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乘势而上、跨越发展的攻坚之年。县委全会明确了“双区双强”发展战略,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县上下以劳模精神为引领,以“闯”的魄力、“创”的智慧、“实”的作风,在新征程上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一)广大劳动者要以“主人翁”姿态,在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一要做“知识型”劳动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掌握新技能、新知识、新方法,让自己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全县每年将统筹安排4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力争到2025年底,技能人才总量突破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0%以上。二要做“创新型”劳动者,敢于在技术革新、工艺改进、产品研发中勇挑重担,积极参与“五小”竞赛、技术比武、发明创造等活动,让创新创造成为工作常态。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集体二等功事迹材料
- 下一篇:在全市银发经济推进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