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教育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攻坚突破,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现将202x年度教育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本年度,我市教育系统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积极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托在本地高校成立思政课推进和思政理论宣讲指导中心,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一方面,加强思政课程建设,配齐配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优化课程方案和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注重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优势。此外,我们还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大练兵”主题活动,培育了一批市级以上思政课标兵和思政“精品课”。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坚持五育并举,创新德育载体,广泛开展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如“请党放心 ……略…… ,完成基础知识的预习。课堂上则主要进行问题讨论、实践操作和知识拓展等活动,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
我们坚持扩优提质,持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_间教育差距。
(一)加强学位供给
构建与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和城市更新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位供需动态监测机制,修订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近三年来,我们合计新建改扩建学校上百所,增加学位十余万个,完成多所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省、市教育强镇筑基试点镇实现全覆盖,有力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同时,我们建成一所专门教育学校并正式启用,城乡教育差距加快补齐。
(二)推动新优质学校成长
我们持续深化幼有优育突破、新校高位发展、初中强校提质、特色高中创建等攻坚举措。全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优质园(省级示范和省级一类幼儿园)占比大幅提升。同时,参与“一长多校”办学的优秀校长数量增加,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大幅提升,带动多所新启用中小学全部建成优质校,多所“强校提质”试点初中办学质量显著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多个区域全面开花,区域教育不均衡的格局得到改变。
(三)加快信息化建设
我们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一方面,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校园网络全覆盖,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等设备在各学校得到了普及应用,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们广泛运用在线教育平台、教学软件等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利用在线直播平台进行远程授课,打破了时空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惠及更多偏远地区的学生;借助教学软件开展互动式教学,如通过在线答题、实时反馈等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同时,还鼓励教师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数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我们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一)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我们深入开展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等六项行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落实教师梯队培养机制,聚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积极推行个性化培训、长周期导师制培养等改革。开展市级教师培训项目上百个班次,培训教师五千余人次,组织校长、教师赴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高端研修,赴上海、宁波等地进行跟岗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二)创新教师管理机制
我们推行校园长竞聘上岗、末位淘汰制,对不能胜任岗位要求的校园长进行调整。同时,实施“三五五”行动,举办校园长、学校中层干部、班主任管理能力“三大赛事”,教师“学听讲研练”五项活动,教学能手大赛、教研员基本功大赛等“五项大赛”,持续锤炼教师基本功。此外,我们还发挥“名教师、名校长”引领作用,引进市外名校长、名师,带动本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三)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我们着力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在教师评价方面,改变了以往单纯以教学成绩论英雄的做法。除了教学效果评估外,还纳入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课程开发能力、学生满意度调查、专业发展等多个因素。通过多元化评价,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改进教学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四、深化综合改革,增强服务能力
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加强职业教育改革
我们稳步推进职业教育布局调整,新增多所高水平中职学校和特色专业,开展五年制高职试点,提供大量学位,相当于新增多所高职院校。同时,服务本地产业发展,新增多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我们还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中职学生在世界级技能大赛中屡获金奖,位列计划单列市首位。
(二)推动校地融合发展
我们积极引进高水平大学,增加本地学生在家门口就读优质高校的机会。同时,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