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深入X个部门和X个镇X个村,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县辖X镇X个街道办,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全县人口X万人,其中,农业人口X万人。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X万元。其中,流动资金总额X万元,农业资产总额X万元,长期资产总额X万元,固定资产X万元;经营性资产X万元,非经营性资产X万元。
近年来,我县坚持按照“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消薄倍强、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卓有成效。全县共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X家(镇级X家,村级X家,组级X家),年收入达X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在5万以上,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X个,占X%,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X个,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X个。
二、农村集体经济现状
通过调查,全县X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类型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资经营业、餐饮服务业和物业租赁业六大类为主,经营模式主要有7种,具体分类如下:
(一)“村集体+农户”模式:一种是将村集体的固定资产承包给农户个体,村集体收取承包费,承包到期后再复原归还。如X镇X和X两个村将各自牛场承包给村民养殖,X村每年收取承包费3万元,X村每年收取承包费2.9万元;另一种是把村集体资金 ……略…… 形成“集中育苗-实地试验-规模种植-商品销售-后期加工-肥料还田”的产业循环模式。
(六)“支部+代办+产业大户”模式:村集体将现有的冷库、叉车、装卸台、转运筐等现有场地和物资以入股形式投入给村代办、产业大户,在苹果营销中分取红利增加收入。如X村X、X村等。
(七)自主经营模式:厂房建成后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管理,自负盈亏。X镇X村和X镇X村建养殖场自主经营,建好的养猪厂由村集体管理,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养殖技术,加之猪价暴跌,前景不容乐观。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集体经济观念不强,氛围不浓。一是从主观上讲,多数村经济组织负责人普遍集体观念、集体经济意识淡薄,对发展集体经济热情不高,漠不关心,“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畏难思想严重。虽然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一些“懵懂”的想法,但是前怕狼后怕虎,既怕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当而造成新一轮负债,更怕群众埋怨、组织不满。因此,在诸多困难面前停下了脚步,把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
(二)发展村集体经济领军人才匮乏。一是我县大部分村支部班子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村民更是老龄化严重,劳动能力、理解能力、接受新观点能力都不足,而农村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青壮年基本外出务工或创业。二是担当意识、大局意识不强。有个别村干部能力强,但不愿将精力投入到发展村集体经济上来,认为创业必然要承担风险,万一失败了怕被村民说三道四,有前怕狼后怕虎的思想。
(三)发展思路不开阔。一是在产业发展中按部就班,方式单一,创新不够。X县地处黄河沿岸,大部分村土地条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都不好,村集体产业标准不高,产品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收入还是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耕地租赁为主,没有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二是缺乏统筹布局。多数村集体未能充分考察项目的可行性、长远性。存在“赶鸭子上架”现象,政府侧重于发动、号召和从经济上给予扶持、救济、贷款等,缺乏统筹规划,持之以恒的引导、服务和技术支持。三是发展项目缺乏调查论证,盲目建设。发展产业前期急于求成,没有市场调查,没有可行性分析,没有效益评估,没有长远规划,盲目开工建设,加之管理不善,致使所建项目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难以生存。如扎堆种植葡萄、樱桃,扎堆养猪、羊、牛等情况。
(四)启动运营资金少,缺少“源动力”。我县大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微薄,经济发展主要靠政府扶持资金,仅够项目前期投资建设,而我县集体经济主要是种、养殖业,项目后期管理运营资金短缺,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导致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四、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集体经济经营理念。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镇、村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建立县级领导、部门包抓村集体经济的考核制度,用活用好述职评议考核监督机制,制定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确保集体经济顺利健康发展。二是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依托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媒体,以基层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宣传国家扶持村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及时挖掘总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大力宣传示范典型和先进标杆,引导激励各村对标自身,找差距、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要让村干部和村民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三是用好奖励激励机制。各级党组织要《根据中共X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X县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发展好、效益高、能示范、可复制的村集体组织和带头人,激励其持续做大做强做优,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拓宽发展思路,开辟集体经济发展渠道。各镇村要立足产业优势,探索发展新路径,拉长产业链条。依托政策支持苹果、蔬菜、畜牧、小杂粮四大农业产业链发展,各村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长短结合、三产融合,有效的将本村的特色优势产业融于其中,不断做大做强,为农民和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创建新型集体经济。一是发展种养业。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按照我县“塬果川菜、区域特色”的产业布局,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红薯、苹果、油桃、辣椒、小杂粮和养牛、羊、猪、鸡等特色产业来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开展异地置业。对没有收入来源、区位偏僻、发展滞后的村,采取异地置业的形式,通过企业合作和政府帮扶在县城、中心镇、工业园区等区位优势明显的地方建厂建房,租赁或自主经营来增加村集体收入。三是盘活利用现有资源。对于村集体原有的厂房、生产设备等资源,以合作、租赁、联营、承包、入股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从中盈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