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智库 首页

讲稿:新形势下财政干部需要着重提升哪些能力、锤炼哪些作风

2025-02-26 21:03:44 妙笔智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各级干部的成长,先后提出了六种思维能力、七种能力、八大本领,为干部提升能力、强化作风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财政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代财政人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形成了具有鲜明财政特征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概括起来就是“政治坚定、依法规范、科学专业、民主协商、务实担当、廉洁高效”,这24个字是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具体工作中,我认为主要是提高四种能力、锤炼四种作风,与大家共勉。

  四种能力主要是:

  (一)提高政治统领、理论学习的能力。财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当前,广大财政干部不断努力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有高度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但是,有的财政干部政治意识还有所欠缺,站在财政的一亩三分地“埋头拉车”多、站在X委X政府的角度“抬头看路”少;有的财政干部就财政论财政多、跳出财政看财政少,算小账经济账多、算大账算政治账少。这些都是政治能力有待提升的表现。财政干部提高政治能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强化理论武装。要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修课、必修课、终身课。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财政工作的“指南针”“方向盘”,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要习惯于从中找答案、找方法,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强党性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推动财政发展的实际成效。二要提高政治站位。要强化“以政统财、以财辅政”,牢记政治机关属性、党员第一身份,牢记“国之大者”“X之要者”,时刻关注哪些事情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紧盯不放的,哪些事情是中 ……略…… 于一招一式。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化财政改革、制定财政政策、推进财政工作过程中,强化系统观念,做好_、长远考虑,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才能够得法、得当、得力。

  (三)提高勇于创新、善于改革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有的财政干部改革意识不强,不善于用改革的思路和市场的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有的财政干部创新意识不强,面对财政领域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仍习惯用老思维看待、老方法解决,存在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不善于与实际工作结合,敢闯敢试、求新求变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增强改革创新能力,主要把握一下几点。一是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近两年来,X委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并把“创新驱动”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实施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思路之清晰、速度之快、作风之实、效果之好前所未有。财政部门也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树立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雄心壮志,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先行先试、抢占先机,推动财政改革再上新高度。二是把握改革创新规律。要从理念、制度、机制、管理、技术等方方面面把握好财政工作的创新规律,才能因势利导、以变应变。比如,在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彻底打破政策碎片、资金分散、资产闲置、资源浪费的老做法、老套路,收拢“拳头”,积极推进资金、资产、资源统筹整合,按照“调结构保战略”的原则,集中财力精准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形成改革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发展,要抓住关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比如,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撬动社会资本、用好市场力量非常关键,我们要更多采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把财政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放大财政杠杆效应,切实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甚至不花钱也能办成事。

  (四)提高民主协商、服务群众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动情地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近年来,我们健全了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十三五”期间我X民生支出年均增长X%,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X%以上,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但是,有的干部对群众和部门反映强烈的问题,尤其是一些琐碎事、棘手事、难缠事,听见了假装听不见、看见了装作看不见,导致小矛盾拖成大矛盾;有的干部不擅长做群众工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运用网络回应社会关切做得还很不够;有的干部服务意识不够强,主动与服务单位研究工作做得甚少,“冷硬横推”虽然少了,但“门好进、话好听、事不好办”问题依然存在。财政工作涉及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必须树牢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把握好财政干部是“来自人民”,提高服务意识。财政部门不是所谓的“东家”,财政干部也不是所谓的“官老爷”,我们是为党和人民掌管“钱袋子”,服务的是X委X政府各项中心工作,保障的是人民群众安危冷暖。大家要清楚,我们是为民理财,有些人称我们“财神爷”,有的同志还欣然受之,这其实是一种讽刺。要切实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接待群众来电、来访时,要热情答疑解惑、真心纾困帮扶,特别是关于教师工资、困难群众生活补贴等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一定要换位思考,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二是把握好财政工作是“为了人民”,强化财政保障。要把过紧日子思想深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惯性思维,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X下来、腾出来的宝贵资金用于为民惠民,真正用政府的紧日子换人民群众的好日子。要聚焦重点民生实事,聚焦“一老一少一青壮”,做好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三是把握好财政工作要“依靠人民”,坚持民主协商。下决策、分资金、推改革时要与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不能“拍脑袋”“一言堂”“一锤定音”,要加强与部门的协商,努力在讲透政策、讲清原则的前提下,把该保障的保障到位。特别是在编制明年预算时,一定要听取部门意见建议,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四种作风主要是:

  (一)锤炼务实担当、担难担险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国。当前,广大财政干部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很足,但一些干部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对工作推诿扯皮,有的习惯当“二传手”“甩手掌柜”,有的碰到问题往上推,落实责任往下移;有的领导干部缺乏亲力亲为的意识,不愿自己动手、不愿自己思考、不愿自己执笔;还有的缺乏先闯先干的意识,对重点工作虽然动手早,但主动研究不够、措施办法不多,导致推进慢、落实不理想,“起了大早、赶了晚集”。财政干部要始终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该干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去干,该担的责冒着风险也要去担,为财政事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主要把握一下几点。一是要培养尽职尽责的品格。每个财政干部都有一块责任田,都是工作链条上的关键一环,如果一个人怕担事、不作为、踢皮球、绕着走,轻则耽误进度,重则导致政策棚架、工作落空。各处室要对中央、X委X政府和X党组作出的决策部署,牢记在心、责任上肩,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扭住不放,一抓到底,用自己的“放心不下”换来群众的“放得下心”。二是要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要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沉下心来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跟进解决,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扎实推进,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比如,财政部部署开展县区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财政部门必须始终绷紧基层财政运行这根弦,按照“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这一要求,精准分析妥善应对各种问题挑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务实有力的举措抓好落实。三是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财政部门掌握着资金分配权、审批权、监督权,决不能当“好好先生”,要树立斗争意识,讲究斗争艺术,永葆斗争精神。比如,截止X月底,我X年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X辖市支出进度最慢的仅为X%、市本级几乎没有支出、X个县区支出进度为0。一边是市县领导跑来跑去争 ……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定制代笔此类文章!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