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团市委认真落实“推优”工作制度要求,坚持把充分发挥“为党育人”政治功能作为第一责任,创新探索更加完善的“党团衔接”机制,聚焦程序性、严谨性、规范性,念好“引”“备”“推”“育”四字诀,不断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让红色血脉永续传承。
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引”字,提升团员入党的主观积极性。立足团员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和模范意识的培育,不断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鼓励团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是引导团员增强身份认同。针对中学,结合初中学生“双积双评”积分入团等基础工作,聚焦实施中学团建“六个一”项目,注重加强学校领域团属阵地建设,增强团员归属感和荣誉感。针对中高职及高校,探索“1234”工作法(即以团组织建设为“一心”,以团员和学生骨干为“两员”,以学生会、学生社团、志愿者组织为“三环”,以诵读学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彩虹人生为“四个载体”),通过规范团学组织建设,丰富活动载体,加强对团员学生的引领凝聚。针对社会领域,依托“百强千优”工作和行业团工委“工作之星”,选树在我市企业发展中扎根基层、技能突出的团员青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三会两制一课”为基础,坚持和完善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凡与共青团有关的工作、会议或活动,均严格执行戴 ……略…… 口”,打造规范化推优入党“全链条”,以规范机制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政治热情。一是突出“团推优党纳优”有效结合,把好“推优”计划动议关。各级党组织在制定年度发展青年党员工作计划时,主动征询同级团组织意见,并全程指导团组织制定出符合党组织“纳优”需要的年度“推优”工作计划。各级团组织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摸清符合“推优”条件的申请入党团员情况,聚焦党组织“纳优”需要,结合党组织“纳优”计划数拟定相应“推优”工作计划数,报党组织审批后认真实施,确保推荐数量合理、组织有人可选,做到“纳优”与“推优”之间“动态平衡”。二是采取“一提名两考察”选拔方式,把好“推优”人选质量关。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探索建立入党申请人和入党积极分子后备人才库,重点依托日常了解、积分评议、志愿服务等评优机制,结合加强“青马工程”学员选拔培养力度,综合比选、酝酿提名符合“推优”条件的候选人。团支部委员会对大会推选出的候选人进行团内外考察,提出组织意见,形成书面材料报上级团组织,并由上级团组织对被推荐对象进行进一步考察。三是实施“六步骤三公示”操作流程,把好“推优”环节程序关。坚持将规范的“推优”流程作为“推优”质量的重要保证,设定包含酝酿提名、提出申请、召开大会、考察公示、审核把关、统筹推荐等六个步骤在内的“推优”程序,不断增强“推优”的严谨性、规范性。在入党申请人被确定为“推优”候选人、“推优”候选人考察人选、“推优”人选等三个关键环节,团组织要在一定范围内对相关人选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团员青年监督。四是创新“表单式联动式”衔接模式,把好“推优”对象成长关。坚持党团组织在“推优”结果使用、“推优”团员培养上保持紧密衔接,明确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将《团组织推优入党审核表》作为“推优”工作的重要记录材料和党组织发展团员入党的必备手续,放入被推荐人档案。党团组织联合做好“推优”团员培养联系工作,对培养联系对象建档立卡、逐个登记造册,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管理,团组织积极配合党组织落实集中教育等制度,确保“推优”对象在党团组织“联动”培养中淬炼提升、接受教育。
(四)突出“育”字,提升能力锻造的全面优化性。聚焦加强对“推优”团员的培养联系和教育管理,实施“1+1+X”培养模式,即建立党组织和团组织联合培养这一工作机制,围绕红色党性教育这一中心,采取多种能够促进“推优”团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个人能力的形式进行学习培育,建立“团组织+工作项目+个人”联动机制,实行“理论教育+实践训练”“网络培训+动态评价”模式,不断创新方法,全面提升质效。一是丰富理论教育载体互动育。全面开展网络“青年大学习”活动,积极采取仪式教育、团情教育、实践学习、榜样示范等形式,注重“漫灌”与“滴灌”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团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国家观念、人民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充分挖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以“诵读学传”等活动形式为抓手,以“红色文化”为主线,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实境课堂、一批推得开的网上课堂和一批接地气的流动课堂,让文化经典在团员心中永驻,让理想信念在团员心中扎根。结合青年讲师团行动,举办“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宣讲等活动,坚持讲好党的先进理论、讲好制度优势、讲好青年抗疫事迹,推动宣讲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网络,激励和引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定期开展团干部团员先锋论坛,通过分享基层工作故事、家风家训、交流社会热点等话题,调动团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二是创设政治学习路线体验育。按照“一县一品”的思路扎实推动“青年学习社”建设,以实境路线的形式开展“推优”团员青年思想教育,重点打造15条“青年学习社精品路线”。在企业探索创立“党团员教育实践基地”,常态化开展教育交流活动,通过丰富的学习形式、新颖的党团知识,引导团员做价值观的践行者,不断深化党性教育和思想洗礼实效。同时联合组织部门依托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机关会议室、开发园区党团员活动中心等载体,建设县区级、区域性党团员政治生活馆,配置主题党团日活动室、党团基本知识测试室、“两新”组织活动室、党团员志愿者注册室、流动党团员活动室等功能室,量身定制“3+N”(3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规定,上级文件和讲话;N即其他能够促进党团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学习清单,运用体验式、情景式、交互式教学,使“推优”团员身临其境、深度参与,活化理论教育的形式。三是服务党委中心工作实育。围绕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好地方建设”、抗疫救灾等全市中心工作,积极引导全市“推优”团员投入其中。开展“我市共青团组织和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助创文”系列活动,组织100多个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和10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上一篇:房产抵押借款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