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三农”工作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清晰方向,提供了坚实的行动指南。XX市作为农业大市,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今天,我们组织这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会,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共识,结合我市实际,把文件精神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切实推动XX市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下面,我结合自身分管工作,谈几点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路。
一、聚焦供给保障,夯实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一)稳定粮油生产,提升产能品质。一要强化政策引导,稳定种植面积。粮食安全是国j-a全的重要基础,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如农村广播、宣传手册、新媒体平台等,广泛宣传国家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让农民充分认识到粮食生产对国家和自身的重要意义。同时,进一步完善种粮补贴政策,根据市场物价和农民种粮成本的变化,适时提高补贴标准,确保农民种粮收益稳定。加强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通过贷款贴息、农业保险补贴等方式,降低他们的生产风险和成本,激发他们扩大种植规模的积极性,从而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二要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结合XX市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在稳定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优质粮油品种的种植比例。例如,引进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小麦、水稻品种,推广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品种适应性试验和示范种植,让农民直观了解新品种的优势。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粮油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打造优质粮油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三要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单产水平。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的集成推广力度。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推广合理密植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最佳种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广精准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检测,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 ……略…… 科研攻关。设立农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其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带动方面的引领作用。二要推进种业振兴,加强生物育种。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充分利用“南繁硅谷”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加大对种业研发的投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XX市农业生产条件的突破性品种。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加强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加强对生物育种技术的监管,确保生物育种安全。加强种业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违法行为,维护种业市场秩序。三要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机水平。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大对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的引进和推广力度,针对XX市农业生产特点,研发适合本地的农机具,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无人机植保、农业物联网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加强对智慧农业技术的培训和推广,让更多农民掌握和应用智慧农业技术。
(五)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一要强化气象服务,提升预警能力。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递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广播、电视、农村大喇叭等多种渠道,及时将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信息传递给农民,确保预警信息到村、到户、到人。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气象服务指导。建立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根据不同的灾害级别,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二要完善防洪设施,提高抗灾能力。建设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全面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水库防洪能力。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提高农田灌溉和防洪排涝能力。推进蓄滞洪区关键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确保蓄滞洪区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加强平原涝区治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加快修复灾毁农田及灌排设施。加强对防洪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三要加强病虫害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网络,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组织开展统防统治行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合作社带动等方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科学规划防护林布局,提高防护林的防护效果,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升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防火监测预警系统,加强防火队伍建设和培训,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
二、巩固脱贫成果,筑牢乡村振兴民生底线
(一)严守不返贫致贫红线,巩固脱贫成果。一要强化“三保障”监测,确保基础稳固。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加强对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情况的动态监测。建立定期排查机制,组织基层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对脱贫户和易返贫致贫户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不因贫失学辍学;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贫困群众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工程维护管理,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二要优化监测帮扶机制,提高帮扶效能。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建立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实现对返贫致贫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纳入监测的农户,要根据其风险类型和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精准施策,确保帮扶实效。加强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评估,及时调整帮扶措施,提高帮扶质量。三要促进脱贫人口就业,稳定收入来源。深入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增强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加强对帮扶车间的扶持和管理,鼓励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服务和劳务协作,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为脱贫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脱贫人口就业能力,促进其稳定就业增收。加强对脱贫人口就业情况的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构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实现精准救助。一要开展有效衔接评估,完善政策体系。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乡村振兴提供参考。结合XX市实际,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加强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和调整,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二要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实施分类帮扶。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认定。建立健全精准识别机制,按照标准和程序,精准识别农村低收入人口和防止返贫致贫对象,做到应识尽识、应纳尽纳。加强对识别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调整帮扶对象名单,确保帮扶对象精准。根据不同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采取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等多种方式,实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三要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创业扶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无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落实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政策,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支持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通过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式,增强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加强脱贫资产长效管理,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一要全面清查脱贫资产,建立管理台账。全面清查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组织专门力量,对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资产底数,明确资产权属。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对资产的名称、位置、数量、价值、用途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加强对资产台账的动态更新和管理,确保资产信息准确无误。二要健全资产监管制度,规范运营管理。制定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办法,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明确资产监管责任主体,加强对资产形成、运营和收益分配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资产安全、有效利用。规范资产收益分配,合理确定收益分配方式和比例,确保资产收益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加强对资产运营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三要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提高资产效益。完善资产分类处置制度,支持各地盘活低效闲置资产。对低效闲置资产进行分类评估,采取转让、租赁、入股等方式进行盘活利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加强对资产盘活利用的监督管理,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资产保值增值。建立资产盘活利用激励机制,对盘活资产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户增收。一要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养。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立足XX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结合各地实际,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如保康的茶叶、宜城的西瓜、枣阳的桃等。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引导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二要推进加工升级,延长产业链条。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延长产业链条。例如,推动茶叶从简单的初加工向茶饮料、茶食品等深加工领域拓展;促进水果从鲜果销售向果汁、果脯、水果罐头等加工产品延伸。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加强品牌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挖掘农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打造一批具有XX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参加电商直播、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以优质的产品赢得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
- 下一篇:2025年三八节优秀女代表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