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当前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秸秆“变废为宝”,实现农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分管领导,各镇主要负责人、农业农村部门相关同志,以及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合作社代表。刚才,X镇、X企业围绕秸秆回收利用的实践经验作了汇报发言,讲得很具体、很有借鉴意义,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学并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全县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明确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一)秸秆综合利用是守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
生态环境是县域发展的根基,而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据生态环境部门监测数据显示,每焚烧1吨秸秆,将产生二氧化碳1.6吨、二氧化硫3.5公斤,同时释放大量可吸入颗粒物,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过去,我县部分地区因 ……略…… 消耗秸秆8000吨,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5000吨,替代燃煤3000吨,既降低了碳排放,又为农村供暖提供了清洁能源。这些实践充分说明,秸秆综合利用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一)强化技术支撑,推动秸秆利用提质增效
一是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联合农业科研院所,针对秸秆粉碎还田、饲料加工、生物质能源转化等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攻关。202x年,我县已引进新型秸秆揉丝一体机15台,相比传统设备,处理效率提升30%,能耗降低20%。在X村试点应用的智能秸秆收集系统,通过GPS定位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秸秆收集、运输、处理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作业效率提高40%。二是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农技人员深入镇村,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今年“三夏”期间,已举办培训班20场次,培训农民20xx余人次。X镇农技站技术人员通过现场示范秸秆粉碎还田操作,使农户掌握了“切碎—翻耕—镇压”的标准化流程,还田质量显著提升。三是建立技术服务网络。在全县设立10个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服务点,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及时解决农户和企业遇到的技术难题。
(二)培育市场主体,激发秸秆利用内生动力
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对陕西峻成智慧牧业科技、陇县有丰生物科技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在用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202x年,县财政安排专项补贴资金500万元,支持企业购置先进设备、扩大生产规模。X公司利用补贴资金引进全自动秸秆饲料生产线,年加工能力从1万吨提升至3万吨,带动周边3个乡镇的秸秆回收量增长50%。二是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村集体牵头成立秸秆收储运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X合作社通过统一收集、集中运输,将秸秆销售给周边养殖企业,年营业额突破300万元,村集体增收20万元。三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民营企业投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202x年,X集团投资1000万元建设秸秆发电项目,年消耗秸秆1.2万吨,发电800万千瓦时,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三)完善收储运体系,打通秸秆利用“最后一公里”
一是科学布局收储站点。按照“镇有中心、村有站点”的原则,在全县规划建设秸秆收储站点50个,配备秸秆打捆机、运输车等设备100余台。X镇通过设立3个村级收储点,实现了秸秆“田间收集—站点暂存—企业转运”的无缝衔接,收储半径缩短至5公里以内。二是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发秸秆收储运APP,整合农户、收储站点、企业等信息资源,实现秸秆供需精准对接。农户通过APP下单,收储企业可实时获取位置信息并上门收集,大大提高了收储效率。三是优化运输保障机制。协调交通部门开辟秸秆运输绿色通道,对运输车辆实行“三优先”(优先通行、优先查验、优先服务),降低运输成本。202x年夏收期间,全县累计运输秸秆1.5万吨,运输成本同比下降15%。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秸秆综合利用落地见效
(一)压实工作责任,构建协同推进格局
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县、镇、村三级包抓责任制。县级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二是细化考核评价机制。将秸秆综合利用率、禁烧工作成效等指标纳入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权重不低于10%。对工作突出的X镇、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