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款名为“羊了个羊”的微信小游戏火爆全网。由于太火,服务器2天崩了3次,不少同事惊呼“我只是睡前玩一玩,没想到给我整失眠了!”还有的戏谑地讲“一切都会过去的,除了羊了个羊第二关。”可就是在这个充满挑战性的游戏背后,还存在一些令人心惊胆战的“黑色”地带。冒充客服人员、网售“过关秘籍”、嵌入网贷广告......“羊了个羊”秒变“骗了个骗”,不少人因此受到诈骗,少则几块钱,多则数万元,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互联网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从近年来的各类通报看,我们受其所害的不在少数,轻则财产受损,重则身心受伤,为进一步提高识骗、防骗能力,今天我就围绕如何有效防范网络诈骗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捋一捋,诈骗手段有哪些
俗话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经济水平持续提高、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现在的诈骗手段也在步步升级,变得越来越“高端”,使得我们不少人防不胜防。
(一)刷单返利类
表现形式:骗子通过各类网站、微信群、QQ群、短信等发布刷单赚佣金的广告,在受害人上钩后,以刷一单低价的商品作为幌子,并快速将承诺的购物本金和刷单佣金返还。按此流程操作一到两次,逐渐获取受害人的信任。在赢得信任后,骗子要求受害人继续网购刷单,以刷单商品单价越高佣金就越高为诱饵,诱使受害人投入更多的本金。此时,骗子开始找各种借口拖延兑付本金和佣金,以系统卡单、转账延迟、账户冻结等各 ……略…… 24年3月24日,某市公安局接到报警,被害人在交友软件上认识了嫌疑人,并加为了微信好友,并在嫌疑人的诱骗下,被害人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下载了一个名为“中国平安国际交易所”的APP,并在其上进行投资购买黄金、比特币等,以网银转账的方式向嫌疑人提供的16个银行卡账户转入140余万元,后发现被骗便报警。
(五)微信、QQ冒充领导、亲友类
表现形式:骗子通过技术手段盗取或模拟他人微信号、QQ号等,然后以该账号主人的身份登录,通过留言、播放视频、聊天录像等方式,以生病住院、出事借钱等理由,让受害人转款实施诈骗。
典型案例:202x年9月15日,犯罪嫌疑人使用QQ以魏先生之子的名义向魏先生申请加为好友,魏先生接受好友后,嫌疑人以学校邀请到清华大学的教授到学校培训,需要交培训费向魏先生实施诈骗,魏先生信其所言添加了对方提供的一个QQ号,加为好友后转账到其指定账户,先后通过手机银行APP转账4笔款,共计被骗27200元。
(六)冒充网购客服退款类
表现形式:骗子冒充各种商家如淘宝、京东、共享单车、银行等的客服人员,以商品不合格或者系统维护、交易未成功需要退款为由,诱骗受害人登录犯罪分子搭建的钓鱼网站,获取受害人的银行卡信息,骗取交易验证码,进而转走卡内资金。
典型案例:202x年5月,余某接到一个自称是“淘宝客服”的电话,称因工作失误将其淘宝账户升级为会员,若不取消,从下月开始,每个月将自动扣除800元会员费。“淘宝客服”问余某是否取消会员,余某信以为真,同意取消。“淘宝客服”后又告知余某取消会员需要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并将电话转接自称“XX银行工作人员”处,对余某提供名下所有银行卡进行审核。余某按照对方提供的业务编码号,登录名下银行卡网上进行所谓的“验证”,操作后银行卡中6.8万元被转走。
(七)冒充公检法机关类
表现形式:骗子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给受害人打电话,以涉嫌贩毒、洗钱、信用卡恶意透支、被他人盗用身份证后注册公司涉嫌犯罪等理由对受害人进行恐吓,并出示假的“通缉令”,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之后再以没收受害人全部银行存款相威胁,索要受害人银行卡账号、密码或者要求受害人将个人全部资金转到“安全账户”接受审查,受害人若照办即被骗。
典型案例:202x年6月21日,广西一女子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公安局民警,告知该女子因银行卡被人取了十几万涉嫌洗钱要接受调查,该女子惊慌失措一心想证明自己清白便加了对方微信,对方通过微信发来一些法律文书和证件图片,该女子相信了对方,于是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将自己名下的银行流水清单拍照发给对方,随后对方让该女子将所有银行卡的钱转到指定的银行卡后,将银行卡号和验证码发给了对方,几日后该女子发现卡内的钱不翼而飞。
(八)裸聊敲诈类
表现形式:骗子利用美女头像账号通过微信、QQ等常用社交软件寻找受害人。受害人信以为真后,骗子会以微信、QQ网络视频太卡为借口,发送一个APP链接,引诱受害人上该APP直播间玩“裸聊”。该类APP不是正常软件,会主动记录受害人的通讯录信息。受害人一旦“裸聊”,骗子就会向其发送信息:一条是受害人裸聊截图,另一条是受害人手机通讯录截图。骗子发出“只为求财,不想毁你名声”“花钱消灾”“不能好好谈,立马让你身体截图在通讯录名单上面挨个传”等恐吓敲诈话语。紧随其后,骗子就会发来一张微信二维码图片,要求受害人花钱摆平该事,如果受害人觉得转钱后真的能了事,那就会再次陷入套路。骗子会继续敲诈,逼受害人转更多的钱。
典型案例:202x年初,某地公职人员茹某通过“美女”推荐的“特制软件”进行裸聊,被对方截图和获取通讯录后进行威胁,要求转钱了事,茹某怕丢人、受处理,便向骗子妥协,但多次转账后对方仍旧不依不挠,怂恿其进行网贷,茹某照办,在经济、精神双重压力下,茹某不堪重负在家自缢身亡,同时损失数十万元。
二、辩一辩,哪些人易遭诈骗
在没有任何事物干扰的情况下,我们这些一般人总能保持平和、理性的心理状态,但是遇到问题(骗子设置)时,往往还是会有不少人乱了心智的。
(一)过于自信的人
与我们平时认知的情况不同,事实证明,喜欢耍小聪明的人更容易遭受网络诈骗。此类人有谜一般的认知自信,不接受任何反诈宣传,甚至有些抵触,自信地认为自己不会笨到被骗。此外,还有一些人喜欢钻空子,喜欢在网络上“薅羊毛”,认为足不出户也能赚大钱。这类人是高危被骗_,几十种诈骗手法,就等着他的一个不小心栽进去。这种人最可能涉及典型案类有贷款诈骗、刷单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网络交友诱骗投资或赌博诈骗、购物退款诈骗等。
(二)涉世不深的人
此类人大多是刚刚走出校门不久,不谙世事,无法分辨复杂社会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有时一通电话就能逼得这些人手足无措,怕受批评处理不敢向家人讲或报案,然后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清白,直至钱款被转走。对于这类人,要对他们进行一个系统的防骗教育,让他们能够安安心心工作、健健康康成长。这种人最可能涉及的典型案类有冒充公检法诈骗、注销校园贷诈骗、电话冒充熟人诈骗等。
(三)缺乏辨别能力的人
此类人大多性格孤傲、执拗,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心朋友不多,在工作中也爱搞“单打独斗”,对于其他人的意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