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202x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只有以更强的政治自觉、更高的质量意识、更实的工作举措扎实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新征程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强化选贤任能,锻造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干部队伍
干部是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通过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为有位。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导向明,则风气正,有什么样的导向,就会有什么样的干部。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综合运用共性+个性考核结果,树牢“以贡献、凭实绩”说话的鲜明导向,建立“政治激励人选库”,实施“三个专项激励 ……略…… 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产才融合,集聚支撑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优秀人才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是战略性支撑。XX作为精致小城,人才支撑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
突出精准有效,在“引才”上下真功。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县域发展最根本的优势。为引进人才,策划开展“爱我家乡·洪雁回归”系列活动,注重满足普遍需求,又注重解决个性需求,吸引483名大学生回洪就业创业,返乡人数较上一年度增长4.3倍。激发企业引才内生动力,支持区重点企业引进35名高层次人才和2名海外“高精尖”人才,助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用好XX中关村信息谷、中电光谷等平台资源以及市场化手段,实现引进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服务一方经济的“裂变效应”。
坚持因地制宜,在“用才”上下实功。县域城市如何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区位优势,让人才与发展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围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与东华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校地合作机制,为区内头部企业开设共建科研项目11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32个。依托上海、南京等发达地区人才资源,探索“外地研发+本地生产”模式,持续用好“人才飞地”“研发飞地”等离岸聚才载体。聚焦XX大闸蟹、岔河大米、蒋坝螺蛳等XX特色农业产业,邀请省内外专家人才实地指导帮带,坚持用才留才并重,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为乡村振兴有效赋能。
注重涵养生态,在“留才”上下深功。人才竞争拼政策更拼生态,比真金更比真心。按照“公寓建在XX、人才留在XX、配套就在XX”的建设理念和思路,在苏北首创“四免”政策,以县中振兴和卫生强基计划为重点,为全区107名教育、卫生领域高层次人才提供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居住、免费旅游服务。推出“洪雁人才暖心卡”,在景区游览、消费娱乐、餐饮休闲等生活服务方面给予优惠。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设立人才服务专员,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一揽子”服务,让XX成为各类人才宜居宜业的热土。
三、强化组织体系,筑牢保障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战斗堡垒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当下,XX主要围绕破解组织引领不够、资产资源不足、人员力量不强三个问题重点发力。
强化村级增收效度。坚持把村集体增收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五大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党支部,实施“大学生到乡、能人回乡、乡贤入乡”三大行动,聘请51名乡贤回乡任职,99名应届毕业生到村担任后备干部,持续提升村干部“传带稳育”能力。健全完善村干部日常管理、履职承诺、月晒季评等机制,探索空间治理、产业带动、利益联结等增收途径。今年,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三个一百”工程,储备100名产业发展带头人,重点打造100个强村产业项目,力争2-3年内培育10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提升基层治理精度。聚焦新型小区、老旧小区、安置小区治理难点,探索把支部建进小区机制,建立47个 ……
请点击👉 mbgs777 👈联系老师